特朗普施压债务上限 引爆加密货币市场避险情绪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货币市场回调:特朗普施压与债务上限问题引发避险情绪

上周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回撤。虽然市场普遍将此归因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所谓"鹰派降息"言论,引发了对通胀与经济衰退的担忧,但深入分析发现,这可能只是引起资本恐慌的次要因素。真正的影响来自特朗普上周三联合马斯克对国会短期支出案的强势施压,以及威胁取消债务上限规则所引发的不确定性,这引爆了资金的避险情绪。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鲍威尔言论影响有限,宏观数据未显示重大风险

上周四凌晨的FOMC利率决策符合市场预期,降低25个基点。市场将风险资产下跌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点阵图显示本次议席未达成一致意见;二是2025年目标利率中位数上调至3.75%-4.00%,降息预期从4次下调至2次。

然而,仔细分析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可以发现,远端利率虽有走高,但对1年期收益率影响不大。这表明市场对远期经济前景有所担忧,但短期内风险并不突出。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从25年12月到期的30天联邦基金期货合约价格来看,市场对未来两次降息的预期早在11月就已有所反应。因此,将回调主要归因于美联储未来利率决策风险似乎缺乏充分依据。

分析PCE指数、非农就业与失业率以及GDP增长细项等宏观数据发现,美国PCE指数近期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失业率保持稳定,11月非农就业甚至有所增长。GDP增长也趋于稳定,各细项未见明显下滑。这些数据并不支持未来一年通胀重燃或经济衰退的判断。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值得一提的是,道琼斯指数的连续下跌主要源于联合健康保险(UNH)的大幅下修,而非系统性风险。UNH股价大跌与其CEO遇害事件有关,引发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医疗成本问题争议,这也符合特朗普的医保改革政策方向。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特朗普施压债务上限引发市场担忧

上周三,特朗普联合马斯克对国会短期支出案进行强势施压,甚至威胁取消债务上限规则,这引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避险情绪。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12月17日,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与民主党就政府支出达成短期协议,但在马斯克的抨击下迅速被拒绝。特朗普随后在社交平台上呼吁废除债务上限规则,认为这些债务问题应由他来解决。

虽然最终通过了新的临时支出法案,避免了政府部分停摆,但特朗普表达的废除债务上限态度引发了市场担忧。考虑到特朗普在共和党中的影响力,以及新任众议员将于1月3日上任,废除债务上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美国债务上限是联邦政府可借款的最大法定额度,旨在限制政府债务增长。然而,它也常被作为两党博弈的工具。目前,美国公共债务对GDP的比例已达历史最高点,超过120%。若此时废除债务上限,意味着美国将在较长时期内不受财政纪律约束,这对美元信用体系的影响难以预估。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特朗普希望废除债务上限的原因可能在于,为了实现减税和降低公共债务的目标,同时度过短期债务危机。减税政策虽可增长经济活力,但短期内会造成政府收入降低。通过废除债务上限,特朗普团队可能希望短期内继续举债来度过财政危机。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影响

特朗普的债务上限言论对加密货币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它打击了比特币储备解决债务危机的叙事。如果特朗普直接废除债务上限规则,就相当于间接削弱了该叙事的价值。

当前加密货币市场正处于寻找新价值支撑的阶段,这一事件引发获利盘锁利避险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对特朗普团队的施政观察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其优先级可能高于其他因素。

如何理解近期下跌走势:第一波"特朗普震撼"来袭

TRUMP0.85%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多签失败大师vip
· 20小时前
大佬又开始搞事情了
回复0
Gas_Wastervip
· 20小时前
大爷们还是怕川普啊
回复0
GasFeeBeggarvip
· 20小时前
川总一出手 真没人受得了
回复0
ser_we_are_ngmivip
· 21小时前
大特买比币回调下就行了呗
回复0
地板价观察员vip
· 21小时前
大手笔操纵了这么久
回复0
幻想破灭预言家vip
· 21小时前
又要玩崩盘日常了是吧
回复0
ThatsNotARugPullvip
· 21小时前
川普又来搅局 哎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