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启动!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独特见解 + 参与互动推广,若同步参与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动,即可获得任意奖励资格!
💡 内容创作 + 空投参与 = 双重加分,大奖候选人就是你!
💰总奖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奖(1名):964 枚
🥈 二等奖(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奖(10名):每人 150 枚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不少于 300 字的原创文章
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个互动(点赞 / 评论 / 转发)
发布参与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动的截图,作为获奖资格凭证
同步转发至 X(推特)可增加获奖概率,标签:#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双倍奖励机会:参与第 286 期 Launchpool!
质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时发放
时间: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写作方向建议:
Yooldo
PolkaVM: Polkadot重构执行层 创新兼容兼得
Web3领域的Polkadot:技术先进但用户体验待改进
Polkadot在Web3领域一直像是一位"才华横溢但不善言谈"的工程师——技术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但与用户之间始终存在一定距离。
作为模块化区块链的开创者,Polkadot率先实现了跨链互操作、安全共享和快速起链等革新功能,一度热度不亚于以太坊。然而,在技术之外,它也设置了不少使用门槛。Polkadot的Slot拍卖价格高昂,Hydration的总锁仓价值(TVL)目前仅有4000万美元;虽然Kaito的上线曾短暂引发Polkadot相关话题热度上升,但用户对其真实价值的认知仍然模糊不清。
长此以往,旁观者不禁会问:我们真的需要如此之多的区块链吗?
对此,PolkaVM给出了一个直接的回应——不谈宏大愿景,先让代码运转起来。它没有强调"模块化范式",也未提及"协作经济",更不试图说服你成为某个基础设施的拥护者。相反,它利用RISC-V技术,几乎原封不动地将Solidity合约迁移到Polkadot上,呈现出一种另类的"返璞归真"(值得一提的是,Gavin Wood本就是EVM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PolkaVM简介
PolkaVM是由Parity团队打造的新型执行环境,其核心不在于"兼容性",而是底层架构的革新。它基于RISC-V——一种现代寄存器式芯片架构,旨在取代传统的EVM堆栈逻辑。这一改变带来了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更接近硬件底层的运作方式。
PolkaVM的主要特点包括:
PolkaVM目前已在Westend测试网(AssetHub)上线,开发者可以直接连接进行测试。
综上所述,PolkaVM不仅仅是一个兼容层,而是对底层进行了彻底的重写:它利用开发者熟悉的工具,构建了下一代执行环境,为复杂业务和零知识应用奠定了基础。
PolkaVM的实际应用进展
在许多"新型虚拟机"还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时,PolkaVM已经实现了几项关键的实际部署,证明了其作为执行环境的实用性。
Uniswap V2成功部署到PolkaVM测试网: PaperMoon团队成功将Uniswap V2完整移植到PolkaVM上,这个结构复杂、交互频繁的自动做市商(AMM)系统运行稳定。这标志着PolkaVM的"实战合约"阶段已经开始。
Safe多签合约首次在PolkaVM上无信任运行: 来自Polkadot亚洲黑客松的Mimir团队在测试网上率先部署了机构级多签系统Safe。这是首个在PolkaVM上运行的实际托管工具。Safe被众多DAO和基金会广泛使用,其成功迁移表明PolkaVM不仅能运行普通合约,还能支持重要的链上资金安全应用。
工具链初步完善,主流开发工具可正常使用: 尽管PolkaVM在底层采用了全新的RISC-V架构和寄存器式执行模型,但它保持了与现有开发习惯的兼容性,使熟悉Solidity的团队可以零门槛上手。目前,开发者可以使用以下工具与PolkaVM测试网进行完整交互:
这些操作无需安装专用插件或修改工具链,体现了PolkaVM"换核不换习惯"的设计理念,正逐步接近"即插即用"的开发体验。
PolkaVM的潜力与当前局限
PolkaVM已完成从0到1的关键跨越:实现了RISC-V架构落地、主流工具链对接以及首批实用合约的成功部署。但要从"可行"发展到"主流",它在开发者日常使用方面仍有一段距离需要跨越。
生态系统尚处起步阶段: 虽然Uniswap V2和Safe多签的部署是积极信号,但像稳定币、NFT协议、借贷市场、GameFi等主流合约形态尚未在PolkaVM上全面展开。当前的合约生态仍处于早期阶段。Polkadot社区通过黑客松和资助计划鼓励项目上链,但整体开发者动能仍需进一步激发。相比以太坊L2或新兴EVM链,PolkaVM目前还缺乏具有网络效应的"引爆项目"。
工具链有待完善: 尽管基本开发工具已可使用,但PolkaVM的工具链还不够完整。目前缺乏官方封装的TypeScript SDK、CLI工具和部署模板,开发者需要手动整合各组件。常用的索引工具如The Graph等尚未针对PolkaVM进行适配,前端框架和示例模板也未成体系。虽然JSON-RPC接口支持标准EVM工具链调用,但相关文档仍在起步阶段,对高级RPC方法的说明和封装不足。
这导致一些开发者可能遇到"合约可以编写但应用难以部署"的困境,特别是对缺乏基础设施支持的中小项目而言。不过,由于PolkaVM仍处于测试网阶段,当前的"不够成熟"恰恰为开发者参与建设、抢占生态先机提供了机会。
激励机制尚未明确: PolkaVM目前仍在测试网阶段,主网预计在第三季度上线,官方尚未公布详细的激励计划。对大型项目而言,这意味着"无需急于行动";但对小团队来说,这恰恰是绝佳的参与时机。
生态的稀疏反而意味着更高的注意力密度:PaperMoon和Mimir在测试网部署Uniswap V2和Safe多签,迅速获得了Polkadot官方转发和社区关注。在以太坊生态中,这样的部署早已不具新闻价值,但在PolkaVM,却成为"被看见"的捷径。
此外,PolkaVM的工具链门槛并不高,主流开发工具已全面对接,甚至可以本地运行测试网。真正的挑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是否愿意比他人更早起步。
实际上,Polkadot内部已有资源支持和业务发展合作在推进,只是尚未公开。如果等到激励政策落地再开始行动,可能已经错过了信息红利期。越早参与,越容易在生态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对于愿意提前布局的小团队而言,这可能是下一轮生态爆发前的关键卡位机会。
PolkaVM是Polkadot执行层重构的起点: 近期,Parity完成了中继链功能向Asset Hub的迁移:质押、治理、账户余额等核心模块已切换完毕,存在性存款从1 DOT降至0.01 DOT。这些变化简化了结构,降低了使用门槛,表明Polkadot正从"技术奇迹"向"实用性"转变。
Polkadot VM正在构建一个基于RISC-V的新执行环境,原生支持更复杂的链上业务逻辑,未来可能承载AI代理、链上推理等高性能场景,弥补WASM在性能方面的不足。
Polkadot为开发者提供了一条"低门槛起步、逐步升级"的发展路径:先用智能合约测试产品逻辑,成熟后再无缝迁移为专属的独立应用链。这种"渐进式可扩展"模式在其他公链生态中较为罕见。
PolkaVM没有提出新的概念,而是悄然更新了底层引擎。开发者的编码方式保持不变,但执行模型和系统理念已经得到了全面更新。真正的创新往往不依赖于华丽的叙事,而是体现在那些"可运行、可对接、可扩展"的底层技术进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