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Circle IPO解析:低净利率背后的USDC增长潜力
Circle IPO解析:低净利率背后的增长潜力
在行业加速出清的阶段,Circle选择上市,揭示了一个看似矛盾却充满潜力的故事。尽管净利率持续下滑,但公司仍蕴藏巨大的增长潜力。一方面,Circle拥有高透明度、强监管合规性和稳定的储备收入;另一方面,其盈利能力却显得相对温和,2024年净利率仅为9.3%。这种表面上的"低效"并非源于商业模式失败,而是揭示了更深层的增长逻辑:在高利率红利逐步消退、分销成本结构复杂的背景下,Circle正在构建一个高度可扩展、合规先行的稳定币基础设施,其利润被战略性地"再投资"于市占率提升与监管筹码之中。本文将以Circle七年上市之路为线索,从公司治理、业务结构到盈利模型,深入剖析其"低净利率背后"的增长潜力与资本化逻辑。
1. 七年上市长跑:一部加密监管进化史
1.1 三次资本化尝试的范式迁移(2018-2025)
Circle的上市历程体现了加密企业与监管框架的动态博弈。2018年首次IPO尝试适逢美国证监会对加密货币属性认定模糊期。当时公司通过收购交易所形成"支付+交易"双轮驱动,获得多家机构1.1亿美元融资,但监管质疑和熊市冲击导致估值大幅下跌。
2021年的SPAC尝试反映出监管套利思维的局限。SEC对稳定币会计处理的质询导致交易流产,但推动公司完成关键转型:剥离非核心资产,确立"稳定币即服务"战略。此后,Circle全面投入USDC合规性构建,积极申请全球监管牌照。
2025年的IPO选择标志着加密企业资本化路径的成熟。选择纽交所上市需满足全套披露要求和内控审计。S-1文件首次详细披露储备金管理机制:约320亿美元资产中,85%配置于隔夜逆回购协议,15%存放于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这种透明化操作构建了与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等效监管框架。
1.2 与某交易平台的合作:从生态共建到关系微妙
早期,Circle通过与某交易平台合作快速打开市场。2023年,Circle以2.1亿美元股票收购剩余50%股权,重新约定分成协议。
现行分成协议为动态博弈条款。双方基于USDC储备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分成比例与该平台供应的USDC量相关。2024年该平台持有USDC总流通量约20%,但分享了约55%的储备收入,为Circle埋下隐患:当USDC在该平台生态外扩张时,边际成本将呈非线性上升。
2. USDC储备管理以及股权与持股结构
2.1 储备金分层管理
USDC储备呈现"流动性分层"特征:
自2023年起,USDC储备仅限于银行账户现金余额和Circle储备基金,主要包括短期美国国债证券和隔夜回购协议。资产组合加权平均到期日不超过60天,加权平均存续期不超过120天。
2.2 股权分类及分层治理
Circle上市后将采用三层股权结构:
该结构平衡公开市场融资与企业长期战略稳定性,保障高管团队对关键决策的控制权。
2.3 高管及机构持股分布
高管团队拥有大量股份,多家知名风投和机构投资者持有5%以上股权,累计持有超过1.3亿股。50亿估值的IPO将为他们带来显著回报。
3. 盈利模式与收益拆解
3.1 收益模式与运营指标
3.2 收入增长与利润收缩的悖论(2022-2024)
3.3 低净利率背后的增长潜力
尽管Circle净利率承压,但业务模式和财务数据中仍隐藏多重增长动力:
4. 风险——稳定币市场剧变
4.1 机构关系网不再是坚固护城河
4.2 稳定币法案进展的双向冲击
5. 思考总结——破局者的战略窗口
5.1 核心优势:合规时代的市场卡位
5.2 增长飞轮:利率周期与规模经济的博弈
Circle的低净利率表象下,实质是其在战略扩张期主动选择的"以利润换规模"策略。当USDC流通量突破800亿美元、RWA资产管理规模以及跨境支付渗透率实现突破时,其估值逻辑将发生质变——从"稳定币发行商"进化为"数字美元基础设施运营商"。这需要投资者以3-5年周期视角,重估其网络效应带来的垄断溢价。在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历史性交汇点上,Circle的IPO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整个行业价值重估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