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币圈异化:从创新到抽水 行业自我消耗的困局与出路
币圈的异化:一个行业的自我消耗
近期参加完香港的一场行业盛会后,与国内的一些老朋友聚会交流,让人感慨良多。虽然熟悉的面孔依旧活跃在这个圈子里,但整个市场的氛围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牛市或熊市,也不是单纯由贪婪或恐惧主导的行情。相反,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化"状态,让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也感到困惑和不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整个行业似乎只剩下一个主题:如何出售代币。
行业运转的三大支柱
回顾币圈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主要依靠三个核心环节运转:
价值创造: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需求,如比特币、以太坊、稳定币、Layer2、DePIN、AI Agent等。
价值发现:包括风险投资、交易定价等,捕捉潜力资产,推动行业发展。
价值流通:由做市商、代理商、媒体、意见领袖等构建销售渠道,促进代币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流转。
理想情况下,这三个环节应该相互支持、协同发展。然而,当前的市场状况却是:
前两个环节日渐衰落,而第三个环节却异常繁荣。
项目方不再专注于用户需求和产品开发,投资机构也不再深入研究行业趋势和潜力赛道。整个市场似乎只剩下一个声音:"如何推销代币?"
代币销售经济学与资源垄断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生态中,这三个环节应该紧密联系:项目方开发优质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获得利润和资本市场溢价;投资机构在低谷期介入,高峰期退出获利;而流通渠道则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然而,当前的币圈讨论中,几乎听不到关于创新机会、产品开发或用户需求的声音。即便在山寨币普遍失败的背景下,AI Agent等新兴领域仍然能够激发一些创业热情。
二级市场机构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山寨币上市即达到高点,模因币流动性几近枯竭,某些公链的持续性仍有待验证。
在这种行情下,市场上最活跃的只剩下第三类参与者:做市商、代理商和中介。他们关注的话题无非是如何美化数据、建立关系以上市大型交易平台,如何做宣传吸引买家,以及如何与社区合作增加交易量。
市场参与者的同质化程度极高,都在想方设法从币圈日益稀缺的存量资金中获利。
这导致了头部资源方(顶级项目、大型交易平台及其上币部门、资源实力雄厚的做市商和代理商)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资金从流动性提供方流向风投,再流向头部项目,同时通过二级市场的散户渗透,滋养了这个利益共同体中的各个环节。
创新者的消失
2022年某大型交易所崩溃后,币圈经历了一段极度低迷的时期,主流代币价格大幅下跌,山寨币市场一片萧条。
然而,与当前情况不同的是,那时大量资金仍沉淀在风投和二级市场基金/大户手中。这些资金具有造血功能,风投会将其投入创业项目,创业者能够产生正外部性,创造价值并吸引新的资金进场。
而现在,大量资金被中间环节吸收,项目方只求上市后赚取差价,成为风投和二级市场的中间商,不再追求价值创造,只需要包装"空壳"故事。从传统商业逻辑来看,如果下游分销渠道占据了大部分成本,那么必然会削减上游的研发和运营支出。
于是,项目方索性放弃产品开发,将所有资金用于宣传和上市,反正没有产品和用户的项目也能上市。现在的宣传甚至可以包装成"模因"驱动,投入产品和技术的资金越少,反而有更多资金用于上市和拉升价格。
币圈的创新路径变成了:
"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 快速包装 → 寻找关系上市 → 套现离场。"
产品?用户?价值?这些只是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安慰。
抽水成为宿命
表面上看,项目方将资金用于上市和拉升价格,似乎各方都能受益:基金获得退出机会,二级市场散户有了投机空间,中间商的抽水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从长远来看,正外部性的丧失导致只有中间商越做越大,形成垄断后抽水比例不断提高。
上游的项目方减少产品研发投入,面临监管压力和高额抽水,风险收益比严重失衡,不得不选择退出。下游的散户之间竞争加剧,"总是接盘"的感觉越来越强,赚钱效应消失后大量退出市场。
本质上,无论是交易所、做市商、代理商还是社区,都是服务提供者,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和正外部性。当服务方、抽水方成为市场最大的利益群体时,整个市场就像一个长了肿瘤的患者,最终癌细胞越长越大,宿主耗尽养分后走向衰亡。
周期的力量与重建希望
币圈终究是一个周期性市场。
乐观者相信,在这个流动性匮乏的低谷之后,终将迎来真正的"价值之春"。技术革新、新的应用场景、新的商业模式将重新激发创新热情。创新不会消亡,泡沫终将破裂。只要有一丝希望之光,就可能成为指引前进的灯塔。
悲观者则认为,泡沫尚未完全破灭,币圈还需经历一次更深层次的"雪崩式洗牌"。只有当抽水者无币可抽,中间商主导的市场格局崩塌,才可能迎来真正的重建。
在此期间,从业者将经历一段混沌而艰难的时期,充满质疑、内耗、倦怠和自我怀疑。
但这正是市场的本质——周期即宿命,泡沫也是新生的前奏。
未来或许是光明的,但通往光明的道路,注定漫长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