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央行资产规模与BTC涨跌高度相关 关注流动性改善信号
金融市场风向标:关税波动后的新平衡
经历了一周的关税摩擦后,金融市场在周末获得了短暂喘息。然而,这种平静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关税问题作为突发事件,引发了资金避险和情绪波动,导致市场大幅震荡。
一旦市场适应了关税带来的基本面变化和消化了避险情绪,金融体系将寻求新的平衡点。这解释了为什么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在上周五以上涨收盘,结束了动荡的一周。标普500的波动率指数变化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趋势。
上周VIX指数创下近期新高,与2020年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相当。这也解释了市场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毕竟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常见。
随着巨大波动暂时平息,加密货币市场的走势又将回归到"通胀"和"降息"这两个核心话题上。只有降息才能带来资金的大规模流入,为以比特币为首的风险资产带来增长动力。
比较过去10年全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比特币的走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比特币过去10年的巨大涨幅正是建立在全球M2大幅增长的基础上,这种相关性甚至超过了其他金融指标。
这就是为什么每当公布与通胀或降息相关的数据时,比特币总会出现波动,因为这些数据最终影响的是新资金能否进入加密货币领域。
然而,目前加密货币市场的参与者似乎过于关注美联储的降息路径,而忽视了另一个重要指标——央行资产规模。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内货币的流动性情况,与比特币的涨跌同样密切相关。
从历史数据来看,央行资产规模与比特币的周期性涨幅高度吻合,这种相关性贯穿了比特币的每一次大涨,与4年一次的周期也基本对应。
央行的流动性在2020-2021年的加密货币牛市、2022年的熊市、2022年末到2023年初的复苏、2023年第四季度的飙升以及2024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的回调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9月后,央行资产规模开始回落,并于年底触底反弹,目前已达到过去一年的高点。从数据相关性来看,央行流动性的变化通常领先于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市场的大幅波动。
有趣的是,2017年比特币牛市期间,美联储并非"放水"的一方,反而全年加息3次,并实施量化紧缩。然而,以比特币为首的风险资产在2017年表现仍然非常乐观,这与央行资产规模在那一年创下新高有关。
甚至从标普500的涨幅来看,也与央行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历史数据显示,央行总资产规模与标普500的年度相关性系数约为0.32(基于2015-2024年数据)。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因为央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与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时间窗口有重叠,导致短期内相关性被放大。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美国的货币政策,同样需要留意国内的金融数据变化。近期已有消息称:"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我们需要密切跟踪这一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1月,我国存款总额为42.3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存款总额约为17.93万亿美元。从存款规模来看,我国存在更多的金融可能性。如果流动性改善,可能会带来某些变化。
当然,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即使资金流动性改善,是否能够流入加密货币市场,毕竟还存在一些限制。不过,香港已经给出了积极的信号,从政策松紧程度和便利性来看,已经与几年前有了明显不同。
市场如同风向,当机遇来临时,即使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可能实现。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等待,更要在时机成熟时勇敢前行,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