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現實正受到圍攻? 305位專家預測2035年數字生活,超三成人悲觀
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方曉
·他們擔心最好的知識將在錯誤和虛假信息的海洋中丟失或被忽視,以前致力於向公眾提供信息的機構將被進一步削弱,基本事實將被淹沒在娛樂性干擾、赤裸裸的謊言和針對性操縱的海洋中。
·他們相信數字和物理系統將繼續整合,為各種物體和組織帶來“智能”,並期望個人擁有個人數字助理來簡化日常生活;數字工具可以讓人們自由地捍衛自己的權利,並與其他人一起動員起來實現他們所尋求的變革。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6月21日發布一份報告,邀請了305位專家預測,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2035年的數字生活將發生哪些好的和壞的變化。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一系列其他人工智能应用的推动下,参与皮尤研究中心新一轮调查的专家们对2035年生活各方面的数字化进步抱有很大期望。他们预计,医疗保健和教育将取得显著改善;一个在数字空间中构思和启用神奇药物的世界将到来;个性化的医疗护理可以在患者需要时准确地满足需求;人们佩戴智能眼镜和耳塞,与周围的人、事物和信息保持联系;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将话语推向富有成效且基于事实的对话;环境可持续性、气候行动和污染预防方面将取得进展。
與此同時,參與調查的專家們對許多發展的陰暗面感到擔憂。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滅絕人類和帶來錯誤信息的風險,他們還擔心數字技術可能會破壞信息環境,導致大規模失業、全球犯罪蔓延,並給人群帶來壓力、焦慮、抑鬱和孤立感。
最有害或最具威脅性的變化
該報告涵蓋了皮尤研究中心和伊隆大學(Elon University)互聯網想像中心(Imagining the Internet Center)共同開展的第16次“互聯網的未來”調查的結果,以收集專家對重要的數字化問題的看法。總共有305名技術創新者和開發人員、商業和政策領導人、研究人員和活動人士回答了報告所涵蓋的問題。
受訪者還被要求表明他們對所預見的變化的感受。其中,42%的專家表示,他們對預計到2035年看到的“人類+技術”的演變感到同樣擔憂和興奮;3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預期的變化更擔心而不是興奮;1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預期的變化感到興奮多於擔憂。
也就是說,約79%的受訪專家表示,他們對即將到來的技術變革更擔心而不是更興奮,或者同樣擔心和興奮。這些受訪者談到了幾類擔憂。
第一,未來會損害以人為本的數字工具和系統的開發。提到這種擔憂的專家寫道,他們擔心數字系統將繼續受到經濟中的利潤激勵和政治中的權力激勵的驅動。這可能會導致數據收集的目的是控制人們,而不是賦予他們自由行動、分享想法以及抗議傷害和不公正的權利。他們認為所有這一切的影響可能會加劇不平等並損害民主制度。
第二,未來會損害人權。這些專家擔心,隨著隱私變得更難(即使不是不可能)維護,也會出現新的權利威脅。他們將監控的進步、嵌入公民空間的複雜機器人、深度造假和虛假信息的傳播、先進的面部識別系統以及不斷擴大的社會和數字鴻溝視為迫在眉睫的威脅。他們預見到犯罪和騷擾將更加廣泛地蔓延,人類的能動性和安全將面臨新的挑戰。最令人擔憂的是,日益複雜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失業、貧困加劇和人類尊嚴下降。
第三,未來對人類知識的損害。他們擔心最好的知識將在錯誤和虛假信息的海洋中丟失或被忽視,以前致力於向公眾提供信息的機構將被進一步削弱,基本事實將被淹沒在娛樂性干擾、赤裸裸的謊言和針對性操縱的海洋中。他們擔心人們的認知能力會下降。他們認為“現實本身正受到圍攻”,因為新興的數字工具令人信服地創造了欺騙性或替代性的現實。他們擔心一類“懷疑者”會阻礙進步。
第四,未來將危害人類健康和福祉。其中一些專家表示,人類對數字系統的接受已經引發了高度的焦慮和抑鬱,並預測,隨著技術進一步融入人們的生活和社會安排,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一些精神和身體問題可能源於科技引發的孤獨感和社會孤立感。有些可能來自人們用基於技術的“體驗”代替現實生活中的遭遇;有些可能來自工作崗位流失和相關的社會衝突;有些可能直接來自基於技術的攻擊。
第五,未來會損害人際關係、治理和機構。解決這些問題的專家擔心,圍繞技術的規範、標準和監管的發展速度不夠快,無法改善個人和組織的社會和政治互動。兩個首要問題是:自主武器和網絡戰趨勢,以及失控的數字系統前景。他們還表示,隨著技術變革步伐的加快,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他們預計人們對彼此的不信任可能會增加,對機構的信心可能會惡化。反過來,這可能會加深本已不受歡迎的兩極分化、認知失調和公眾退出重要話語的程度。他們還擔心數字系統太大、太重要而無法避免,所有用戶都將成為俘虜。
最好或最有益的變化
約60%的受訪專家表示,他們對即將到來的技術變革感到興奮多於擔憂,或者同樣興奮和擔憂。這些受訪者談到了他們的興奮理由。
第一,以人為本的數字工具和系統開發對未來有好處。這些專家涵蓋了醫學、健康、健身和營養領域各種可能的數字增強技術,幫助人們獲取信息和專家建議的通道,正式和非正式環境中的教育,娛樂,交通和能源等領域。他們相信數字和物理系統將繼續整合,為各種物體和組織帶來“智能”,並期望個人擁有個人數字助理來簡化日常生活。
第二,有益人權的未來利益。這些專家認為,數字工具可以讓人們自由地捍衛自己的權利,並與其他人一起動員起來實現他們所尋求的變革。他們希望數字工具和系統的不斷進步將改善人們對資源的獲取,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溝通和學習,並讓他們以有助於過上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的方式獲取數據。他們敦促,隨著互聯網傳播到世界最遙遠的角落,人權必須得到支持和維護。
第三,有益人類知識的未來利益。這些受訪者希望出現商業模式創新,制定地方、國家和全球標準和法規,以及社會規範。他們希望提高數字素養,從而以吸引註意力和贏得公眾興趣的方式複興和提升可信的新聞和信息來源。他們希望,新的數字工具以及人力和技術系統的設計能夠確保事實信息得到適當驗證、高度可查找、良好更新和存檔。
第四,有益人類健康和福祉。這些專家預計,數字化發展的許多積極因素將帶來一場醫療保健革命,從而增強人類健康和福祉的各個方面。
第五,有利於人際關係、治理和機構的未來效益。充滿希望的專家表示,社會有能力採用新的數字標準和法規,以促進親社會的數字活動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反社會活動。他們預測人們將為數字生活制定新的規範,並預見他們在社會和政治互動中變得更加數字化。他們表示,在最好的情況下,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數字生活,從而促進人類機構、安全、隱私和數據保護。
附:接受調查提問的一些專家的回答
西北大學傳播學副教授艾馬爾·吉恩·克里斯蒂安(Aymar Jean Christian):
“去中心化是平台分發的一個有前途的趨勢。Web2.0公司通過創建集中式平台和積累大量社交數據而變得強大。網絡的下一階段承諾讓用戶擁有更多所有權,並控制我們的數據、社交互動和文化產品的分發方式。知識產權及其分配的分散化可以為歷史上缺乏利用其想法機會的社區提供機會。用戶和草根組織已經在嘗試新的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對長期存在的等級制公司結構進行創新。
“然而,隨著企業尋求平台創意內容和內容審核的成本效益,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故事創作和分發的自動化帶來了明顯的勞動平等問題。這些人工智能係統是針對藝術家、記者和普通人的無報酬或低報酬勞動力進行訓練的,其中許多人是由美國公司外包的低薪勞動力。這些來源可能不代表全球文化或持有平等和正義的理想。它們的自動化給美國和全球文化和政治帶來了嚴重風險。”
“負責任的AI合作(Responsible AI Collaborative)”創始人肖恩·麥格雷戈(Sean McGregor):
“到2035年,技術將成為了解生活中許多不平等現象的窗口,從而使個人能夠倡導更大的參與權和決策權,而目前決策權被委託給那些有著難以理解的議程和具有偏見的人。個人的力量將隨著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溝通、藝術和教育能力而擴展。然而,如果趨勢保持現狀,那些有興趣在更廣泛的公共利益上積累權力和財富的個人、組織和政府,將把這些技術用於日漸壓制和榨取的目標。至關重要的是,必須採取一致、協調和冷靜的努力,在全球範圍內增強人類對人工智能係統的治理能力。”
互聯網名人堂成員、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高級研究科學家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
“要對未來抱有樂觀的看法,你必須想像一些潛在的積極因素能夠克服重大問題:互聯網變得更加容易訪問和包容,而未獲得服務或服務較差的人數在人口中所佔的比例要小得多;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社交媒體等關鍵應用程序的特徵將趨於成熟和穩定,用戶在應對風險和負面影響方面也會變得更加成熟;提高數字素養可以幫助所有用戶更好地避免互聯網體驗中最嚴重的危險;新一代社交媒體出現了,不再那麼關注用於銷售廣告的用戶分析,不再那麼強調無限制的病毒式傳播,而是更多地關注用戶驅動的探索和互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