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 2025 年底強勢看漲的 5 大核心理由!

當美國監管亮起綠燈、華爾街傳統機構悄悄掃貨、Vitalik 已經積攢數個以太坊(ETH)L1 擴容思路,而聯準會則暗暗把指針撥向降息——所有宏大敘事正匯聚於同一條主線:以太坊。監管解凍、技術迭代等關鍵催化劑,正在為未來 3–18 個月鋪設一條加速跑道。

ETH ETF 淨流入曲線不斷刷新高點,區塊瀏覽器上的燃料費即將突破 500 萬枚,以太坊重回週線 MA200;鏈上質押率逼近 30% 仍在攀升,從北美以太坊版微策略 SharpLink 把 ETH 寫入資產負債錶,到 Robinhood 宣布歐洲以太坊可以使用以太坊價值 L2 貨幣交易。

政治遊戲、資本動能、協議改進,基金會改革迭代同步轟鳴——市場只剩下一個關鍵問題:你準備好了麼?接下來這 5 大理由,將逐層拆解 ETH 如何從產業共識躍升為跨週期的爆發引擎。

一、史上最大監理利好與政策出台

美國監管立場的劇烈轉變為以太坊帶來了新的樂觀預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新任主席 Paul Atkins 表態支持加密創新——這與 Gary Gensler 時代形成鮮明對比。Atkins 已撤回 Gensler 時代針對去中心化金融和自我託管的提案,轉而採取「創新優先」的策略。在最近的一次圓桌會議上,Atkins 甚至強調開發者不應因編寫去中心化程式碼而受到懲罰。

這是一次重大的政策大轉彎:Gensler 領導下的 SEC 曾將 Ether 視為「未註冊證券」,並對此進行調查。如今,在支持加密的領導下,以太坊享有更明確的監管前景。隨著去中心化金融獲得最高層的認可——Atkins 稱自我託管為「一項美國根本價值」——敵對監管的威脅明顯減弱,大大鼓勵機構參與以太坊市場。

此外,最近美國的立法動向,尤其是參議院的《GENIUS 法案》,標誌著加密美元穩定幣監管明確性的關鍵轉折點。這些法案旨在為支付穩定幣發行者建立明確的框架,鑑於以太坊作為受監管穩定幣如 USDC 和 PYUSD 的主要結算層,以及最大穩定幣 USDT 的最重要公鏈之一,其採用將得到強有力的推動。

《GENIUS 法案》對穩定幣發行者施加了嚴格標準,要求 100% 的現金或國債儲備支持、每月審計披露以及代幣持有者的破產保護。關鍵的是,它允許銀行和非銀行公司在許可下發行穩定幣並接受監管。透過明確將穩定幣發行合法化並進行監管,這些法案驗證了主要存在於以太坊網路上的美元支援代幣。聯邦框架鞏固了以太坊作為結算骨幹的角色。

以太坊的 DeFi 生態系統,從借貸協議到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都運行在穩定幣流動性之上。透過使穩定幣合法化,《GENIUS 法案》有效地確保了 DeFi 的基礎。參與者可以更有信心地使用像 USDC 這樣的資產,不用擔心突然的打擊或法律模糊性。這鼓勵了機構參與 DeFi。簡而言之,該立法連接了傳統金融(TradFi)與 DeFi:它邀請銀行、支付公司甚至科技公司發行和使用基於以太坊的穩定幣,同時提供護欄(KYC/AML、審計、贖回權),以降低系統性和法律風險。最終效果是形成了一個支持性的政策環境,錨定了以太坊在數位美元經濟中的角色。

最後,另一加密法案透明度法案 CLARITY Act (HR 3633),近期進展也相當順利。《CLARITY 法案》率先由眾議院推進。2025 年 6 月 13 日,該法案已分別在金融服務委員會和農業委員會以 32:19 與 47:6 的表決結果獲得通過。目前,法案已進入規則委員會流程,等待安排提交至眾議院全體會議進行表決。

《CLARITY 法案》消除了美國境內懸在以太坊頭上的最大疑雲:ETH 是否屬於證券。透過明確將 ETH(以及任何足夠去中心化的 Layer-1 代幣)歸類為由 CFTC 監管的「數位商品」,該法案排除了 SEC 追溯執法的可能性,為二級交易創造了安全港,並明確了開發者和驗證者何時不屬於「經紀人」。這一組合大幅降低了監管風險溢價,為與現貨和質押 ETH 相關的華爾街產品鋪平了道路,並為 DeFi 繼續在網路上創新開了綠燈。

總結,鑑於以太坊在託管穩定幣和 DeFi 方面的主導地位,這多項監管綠燈極大地強化了中期採用、交易增長以及以太坊融入傳統金融體系的前景。

二、「ETH 版 Strategy」引領機構千帆競發

越來越多的大資金玩家正將以太坊視為戰略資產,這一趨勢因 SharpLink Gaming 的一項引人注目的舉措而加速。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SharpLink 最近完成了一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資金配置:收購了 176,000 枚 ETH(約 4.63 億美元),將以太坊作為其主要儲備資產,一夜之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公開 ETH 持有者。目前,這筆資產中超過 95% 已投入質押,以賺取收益並增強以太坊網路的安全性。

SharpLink 執行長稱這是一個「標誌性時刻」,並明確將該策略比作 Strategy 的比特幣策略,只是換成了以太坊。這一大膽融資由 ConsenSys 創辦人、以太坊八位共同創辦人之一 Joseph Lubin 大力支持,其本人已擔任 SharpLink 新任董事長。Lubin 在不同場合表示:「SharpLink 的大膽 ETH 策略標誌著機構採納以太坊的里程碑」,並指出「ETH 不僅具備比特幣式的價值儲存屬性,還因可預測的稀缺性和持續收益,成為真正具備生產力的儲備資產;隨著以太金融架構成為數位經濟的底層架構,ETH 坊也被視為未來金融架構的戰略性投資。」

加密貨幣資金庫突然成為潮流:SharpLink 的成功(其股價在公告發布後飆升了 400%)促使同行競相效仿這一策略。上市公司 Bitmine Immersion (BMNR)也在近期宣布籌募 2.5 億美元專門購入 ETH,定位為「以太坊國庫策略公司」。Bitmine 公司由 Fundstrat 聯合創始人 Tom Lee 領導,其股價在公告後一周內飆升超過 3000%,吸引了 Founders Fund、Pantera、Galaxy 等多家一線機構投資。

同時,觀察人士報告稱,包括歐洲在內的多家公司也正在探索以以太幣為重點的儲備配置。雖然在這之前,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如 BTCS Inc. 早就已經開始持有 ETH,但 SharpLink 的舉措代表了主流採用的新高度。

對以太坊來說,越來越多的企業國庫累積 ETH 無疑是利好——這鎖定了供應(尤其是因為大多數代幣最終會被質押),並傳遞出機構信心的信號。同時,機構也透過基金進行佈置:首批以太坊期貨 ETF 於 2024 年底推出,現貨以太坊 ETF 的批准也指日可待,可能釋放數十億美元的新需求。貝萊德 CEO Larry Fink 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推出以太坊 ETF 是有價值的。這只是邁向資產代幣化的第一步,我真的相信這就是我們的未來方向。」

能夠看到的是,以太坊正日益被上市公司和基金視為戰略投資和儲備資產,類似於上一個週期中比特幣的發展軌跡。

三、以太坊 Pectra 升級快速推進路線圖

以太坊的技術路線圖正在穩步推進,持續增強其基礎價值。2025 年 5 月 7 日上線的 Pectra 升級(即 Prague + Electra 硬分叉)標誌著以太坊進入新一階段,其包含的 11 項 EIP 涵蓋從智慧錢包到可擴展性的各方面改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改動包括:將單一驗證者的質押上限從 32 ETH 提升至 2048 ETH,並重新校準費用以大幅提升 Layer-2 吞吐量。這些變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 L2 的性能,加速了樂觀 Rollups 和 zk-Rollups 在生態系統中的採用,並為未來的 L1 擴容清掃障礙。

同時,Pectra 升級支援了帳戶抽象,例如免 gas 支付,批量交易等,這為未來穩定幣的大規模採用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拉開了與其他公鏈在用戶體驗與靈活性上的差距。正如以太坊核心開發者 Tim Beiko 在 4 月 24 日所總結:「Pectra 的一大亮點是 EIP-7702,讓批量交易、Gas 代付和社交恢復等用例成為可能,無需遷移資產。」

在主網層面,以太坊也在逐步提升 Gas Limit,從最初的 1500 萬到 3600 萬,未來進一步提升至 6000 萬,讓 ETH 主網的峰值 TPS 提升至 60,達到歷史的 4 倍。可以預測,以太坊在多次擴容後有望讓 TPS 突破 3 位數。以太坊研究員 Dankrad Feist 甚至提出:「我們有一個四年內將 Gas Limit 提升 100 倍的藍圖,理論上這可以將以太坊 TPS 提升至 2,000。」

同時,以太坊正積極推進作為「Surge」路線圖階段一部分的零知識(ZK)整合。像 Pectra(以及即將到來的 Fusaka)這樣的升級為全面的 ETH ZK 化以及 ZK 版驗證輕客戶端奠定了基礎。顯然,以太坊的核心協議正在快速演進,使其在技術上始終領先於競爭對手。

四、聯準會降息在即宏觀環境利好

未來幾個月,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將有利於以太坊。在經歷了一年的高利率後,市場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將轉向降息,這可能使基準收益率低於 ETH 質押的回報率。

根據 CME Fed Watch 預測,到 2026 年中期,聯邦基金利率將降至 3.25% 或更低。同時,以太坊鏈上質押收益率(目前約為 3.5% 年化利率)有望因網路活動和手續費的增加而上升。這種趨勢的匯聚產生了「雙重衝擊效應」:傳統的無風險收益率下降,而以太坊的本地收益率上升,可能將 ETH 質押與國債收益率的差價轉為正值。

如果以太坊質押能提供明顯高於美國國債或儲蓄帳戶的回報,將增強 ETH 作為高收益且流動性強資產的吸引力。質押不僅帶來穩健的收益,ETH 本身也具備上漲潛力,這對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收益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組合。此外,眾所周知,更寬鬆的聯準會政策(以及通膨前景的改善)往往會削弱美元,這在歷史上有利於所有加密資產。這樣寬鬆的貨幣政策宏觀趨勢在未來 3 到 18 個月的時間範圍內對 ETH 非常有利。

五、Staking:鏈上質押和 ETF 質押雙管齊下

以太坊核心研究員 Justin Drake 在 2024 至 2025 年間多次播客訪談中指出:「以太坊質押已成為網絡安全和經濟模型的根本,若美國批准質押 ETF,或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級別的新機構需求。」

以太坊向權益證明(PoS)的過渡開啟了圍繞質押的新動態,美國監管機構正逐漸對利用質押收益的投資產品持開放態度。隨著 SEC 在 2024 年批准了多個現貨以太坊 ETF,已為下一階段的創新做好準備:一個美國質押 ETF,提供對 ETH 加上質押回報的風險敞口。

所以以太坊未來的 Staking 將變成雙管齊下:

傳統機構質押: 一個支持質押的 ETF 可能如何影響以太坊的生態系統和價值; 鏈上協議質押: 像 Lido 和 EtherFi 這樣的協議在普及質押方面的作用。 不斷增長的質押參與度:以太坊質押在合併(Merge)和上海昇級後經歷了強勁增長。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大約 28% 的 ETH 總供應量被質押在驗證者節點中,創歷史新高,反映出對網路的強大信心。

鏈上質押多頭並進破解中心化質押:ETH Staking 並未走向中心化。Lido Finance 仍然是最大的單一質押提供者,但其曾經主導的市場份額(約 30% 以上)並未繼續集中。原因在於,Lido 親自推動社區質押(CSM)和 DVT 質押(SDVTM)兩大板塊,使其在 Lido Staking 池中佔比逐漸增加,進而粉碎了過去大家對於 ETH Staking 即將走向中心化的質疑。

同時,質押格局正變得更加多樣化,像 EtherFi 這樣的新平台質押的 ETH 在過去 6 個月增長了約 30%,僅過去一個月的質押淨增量就超過 31 萬枚 ETH。尤其是循環貸相關的策略,讓 EtherFi 展示了創新如何使以太坊質押更具可及性和資本效率:用戶可以輕鬆地用小額參與,保持流動性,甚至放大回報,所有這些都鼓勵更廣泛的質押參與。

質押報酬改變了投資人的考量——ETH 不再是非收益資產,而逐漸類似於生產性資產,收益可與股息或利息相媲美,甚至回答了當年巴菲特對於黃金、比特幣類資產無生息的質疑。總體而言,質押的 ETH 數量仍創歷史新高,這表明持有者將質押視為一種有吸引力的長期策略(在保護網絡的同時賺取收益),而非短期投機。

預期的美國質押 ETF 及其影響:隨著現貨以太坊 ETF 已在美國交易,自然的進展是推出一個不僅持有 ETH 而且參與質押以獲取收益的 ETF。這樣的產品將是開創性的,在一個單一的、受監管的工具中,為傳統投資者提供對 ETH 價格升值和約 3–4% 年化質押回報的風險敞口。如果美國支持質押的 ETF 獲得批准,對以太坊的影響可能是重大的:

需求增加和流通量減少: 質押 ETF 可能會吸引偏好 ETF 便利性的機構資本和退休帳戶。這將更多 ETH 鎖定在質押合約中,有效減少了流通中的流動性供應,一個受歡迎的 ETF 可能對 ETH 價格施加上「推背感。」 驗證質押的合法性: 尤其是新的 SEC 主席明確了「驗證者、質押即服務」不屬於證券管轄範圍,這給美國批准的質押 ETF 將發出一個強烈信號。 業界專家如彭博社的 James Seyffart 和 The ETF Store 的 ETF 分析師預測,到 2025 年底,SEC 可能會允許在主要資產(如以太幣)的 ETF 中加入質押功能。簡而言之,美國質押 ETF 似乎是一個「何時而非是否」的問題。

本質上,它在傳統投資者眼中將質押規範化為一種「加密股息」或類似債券的利息。這種主流接受可以擴大以太坊的投資者基礎,不僅吸引成長型投資者,也吸引那些尋求收益和收入的投資者。

結語:

總結來說,以太坊質押已成為網路價值主張的核心支柱,而美國質押 ETF 的出現可能改變遊戲規則。這個不斷增長的質押基礎減少了流通供應並鼓勵長期持有,支持 ETH 的價格。如果監管機構允許 ETF 整合質押,它將邀請一類新的投資者在熟悉的框架內參與以太坊的收益,可能會提升對 ETH 的需求並強化其作為收益資產的地位。

ETH-6.31%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