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2025年鏈上金融大爆發 東西方巨頭爭奪新藍海
鏈上金融大爆發前夜,東西方兩大巨頭如何布局?
2025年1月,某機構對352名機構決策者進行調查顯示:83%受訪者計劃今年擴大加密貨幣配置,59%計劃2025年將5%以上資產分配給加密資產。
這一信號表明:隨着監管環境明朗和用例擴展,機構對加密資產信心增強。在前所未有的機構參與下,2025年將成爲鏈上金融爆發的重要轉折點。
作爲鏈上金融的基礎設施,區塊鏈如何更好支持發展,承載更多資金、用戶及復雜金融玩法?這是一個比拼硬實力的角鬥場,加密翹楚們已摩拳擦掌。
美國政府推行加密友好政策,總統活躍的加密行動帶來熱度,美國概念加密企業頻頻成爲焦點。作爲美國代表性加密企業,某交易平台不僅是白宮數字資產峯會座上賓,其推出的高性能L2正通過合規穩定幣,快速推動生態鏈上金融繁榮發展。
而在聚焦金融創新的東方世界,一場圍繞金融產品代幣化的變革也已開始醞釀:
作爲亞洲領先的數字資產金融服務集團,某公司推出的金融和RWA首選公鏈主網正式上線,旨在構建安全、合規、高效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並通過金融產品代幣化推動DeFi與傳統金融深度融合。
大趨勢之下,一場關於鏈上金融話語權的爭奪戰已拉開帷幕。在這場格局未定的競爭中,誰將拔得頭籌?
本報告探討2025年鏈上金融爆發契機,區塊鏈平台應如何承接價值,以及成爲鏈上金融重要基礎設施的關鍵因素。
從鏈下走向鏈上:金融發展的必然選擇
人類金融發展史,可以說是人類文明進步史的縮影。
從公元前2400年古巴比倫首次誕生利息概念,到中世紀意大利孕育現代銀行雛形,到17世紀荷蘭發行世界第一只股票,再到二戰後華爾街成爲世界金融晴雨表。
我們發現,自人類文明之始,金融便貫穿經濟生活;
金融每次質的突破,都發生在生產力實現重大變革之際;
每次金融行業飛躍式發展,都追求更高效的資本流動和資源配置。
現在,在全球化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多極化貨幣體系衝擊美元霸權、數字經濟崛起等格局下,面對當下金融體系在不平等加劇、資本利得下降、效率脫節等問題上的積重難返,我們又一次站在了見證人類金融再次飛躍式發展的重要節點。
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鏈上金融,憑藉其在革除傳統金融沉痼方面的巨大優勢,正成爲推動金融實現重大變革的中堅力量。
去中心化是鏈上金融突出特徵,不僅消除對單一機構依賴,爲普惠金融奠定良好基礎,區塊鏈的分布式帳本使所有交易記錄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極大提升了金融系統透明度。
資本效率大幅提升則是鏈上金融核心優勢,在傳統金融受限於主權國家、貨幣體系、地理環境等框架致使交易效率低、高摩擦情況下,鏈上金融提供全球範圍內資本高效流動的有效解決方案,同時通過智能合約和自動化流程實現7x24小時服務,帶來隨時、隨地、高效、低成本交易的金融體驗。
更重要的是,金融另一大作用在於通過槓杆撬動更大程度收益,鏈上金融能夠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縮短投資週期等方式提供高出傳統金融數倍的資本利得,從而帶來更高收益潛力,對傳統金融機構和投資用戶都更具吸引力。
隨着區塊鏈技術性能持續提升,鏈上金融有望成爲資本流動和資源配置的核心引擎,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續的金融未來。而伴隨2025拉開帷幕,鏈上金融也在監管走向清晰、機構躍躍欲試的大趨勢下迎來爆發的重要契機。
2025:鏈上金融全面爆發的前夜
早在2024年,多項裏程碑落地已爲鏈上金融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我們在2024年1月見證了比特幣ETF通過,這一歷史性時刻消除了直接購買、存儲和管理比特幣的復雜性和技術門檻,打開主流參與大門並吸引大量機構資金:
根據數據,目前比特幣現貨ETF總資產淨值約1000億美元,其中:某ETF約持有463億美元;某ETF約持有162億美元;某ETF約持有158億美元。
以太坊ETF緊隨獲得通過,雖體量遠不及比特幣,但同樣收獲不俗成績:根據數據,目前以太坊現貨ETF總資金規模約60億美元,其中:某ETF約持有25億美元;某ETF約持有24億美元。
在ETF之外,多個與鏈上金融息息相關的賽道迎來爆發式增長,構建起鏈上金融與傳統金融融合的重要橋梁。
2024年RWA迎來爆發式增長,總價值突破190億美元(不包括穩定幣),年增長超85%,代幣化信貸、代幣化國債、代幣化房產成爲主要推動力。
另外根據數據,2024年穩定幣年度交易量突破8.3萬億美元,總市值超過2100億美元,與此同時包括多家傳統巨頭都在穩定幣賽道有所布局。
與此同時,2024年11月,某位總統贏得美國大選帶來更積極的鏈上金融爆發預期。
這位總統在正式上任前就不遺餘力踐行加密友好態度:不僅出席某加密貨幣大會發表演講,某Meme幣的橫空出世更展現其在加密領域的巨大影響力。
在正式上任後,僅兩個月就推行十數項加密政策,包括簽署行政命令、某機構成立加密特別工作組並對多個加密公司撤訴、推翻某機構規則,以及宣布包括多個加密貨幣在內的5大加密戰略儲備等。
在某口號之下,加密貨幣顯然成爲美國鞏固其"全球金融心髒"重要地位的重要工具。
實際上,美國這股加密友好風氣影響力並不局限於美國。
在鏈上金融已在全球多點開花,許多國家不得不正視加密監管前提下,美國很多監管政策落地提供很好示範作用,也將引發其他國家/地區跟隨,從而推動建立更清晰的加密監管框架。比如已於2025年初正式生效的某法案進一步爲歐洲各國帶來了"有典可據"的加密發展環境。
與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相對,東方各國/地區對推動監管清晰、搶灘鏈上金融的競爭更爲激烈。此前,包括多個國家都曾出臺相關政策規範加密經濟發展。
而在鏈上金融成爲東西方共識的2025年,東方各國/地區對加密監管探索更加開放積極,以某地區爲例,前不久某機構發布包含12項具體措施路線圖,旨在進一步聚焦機構投資者參與。
如果說鏈上金融的高效資本效率是促使傳統金融加速上鏈的原始驅動力,那更清晰、開放、包容的監管環境則進一步免去傳統金融上鏈的後顧之憂,推動機構採取更積極的上鏈策略。
實際上,這一趨勢已顯現:
西方世界包括多家知名機構,東方世界諸如多家知名機構都已紛紛採取具體行動。
另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體現在ETF申請熱潮上,目前已有多個機構向某機構提交ETF申請,包括多個加密貨幣。
隨着機構裹挾更多資金、用戶湧入,2025將成爲鏈上金融爆發的重要轉折點。
面對趨勢,如何成爲鏈上金融牌桌上的主力競爭者?內外兼修成爲重點:
對外擁抱合規:合規將成爲機構參與鏈上金融的核心衡量標準,積極擁抱監管將進一步消除機構對監管顧慮,爲鏈上金融發展帶來健康穩定環境。
對內修煉自身:不斷優化交易速度、交易成本、用戶體驗以及安全保障,持續提升區塊鏈作爲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承接大規模資金用戶。
而面對這兩條路徑,主要競爭者們的表現又如何呢?
東西方合規雙雄:白宮座上賓與監管先鋒
西方的某公司,東方的某公司。
這句在社區中廣爲流傳的類比,不僅源於二者同樣擁有業務涵蓋廣泛的加密帝國,更源於雙方在合規方面所表現出的堅定決心和相似路徑。
作爲美國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同時是美國首家上市的加密貨幣公司,某公司的合規之路雖歷經曲折,但在某加密友好型政府上臺後,逐漸"守得雲開見月明":
2023年6月,某機構宣布起訴該公司,並要求"永久禁止"相關業務,但在2025年2月,某機構撤銷了針對該公司的訴訟。
與此同時,過去幾年,該公司一直致力於合規經營,不僅在美國各州擁有資金轉移許可證,而且取得了包括英國、歐盟、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合規運營許可。
作爲首次白宮數字資產峯會的座上賓,該公司CEO坐在某總統左起第四位置,其也在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願意在國家儲備背景下擔任政府的加密資產托管方,該公司已與政府多個部門在加密資產托管和交易方面展開合作。
此外,該公司還透露將積極推動國會快速落地穩定幣立法及市場結構法案工作。
而作爲東方代表,扎根某地區的某公司則是許多社區成員眼中當之無愧的合規先鋒:
某地區不僅擁有優越地理位置,能聯動多個板塊扮演亞太地區重要金融樞紐角色,而且作爲曾經的亞洲四小龍,其具備的完善金融基礎、活躍金融創新氛圍以及長期積累的大量金融、科技和法律領域專業人才,都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存在。
此前,某地區的金融沃土曾孕育出多家加密行業頭部機構。而根據某機構發布的報告,該地區現有超過1,100家金融科技公司,其中包括175家區塊鏈應用或軟件企業以及111家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公司。
2023年,某地區進一步明確了"將區塊鏈作爲重點發展領域"的方向,同時正式開啓某牌照申請制度,伴隨ETF和虛擬資產基金等創新產品逐漸向普通投資者開放等系列政策出臺,該地區正作爲"鏈上金融創新中心"受到全世界關注。
某公司作爲首批申請該地區牌照的加密企業,同時也是首批支持該地區大力發展區塊鏈經濟、積極擁抱合規的重要力量,目前已正式獲得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