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央行資產規模與BTC漲跌高度相關 關注流動性改善信號
金融市場風向標:關稅波動後的新平衡
經歷了一周的關稅摩擦後,金融市場在周末獲得了短暫喘息。然而,這種平靜能否持續仍是未知數。關稅問題作爲突發事件,引發了資金避險和情緒波動,導致市場大幅震蕩。
一旦市場適應了關稅帶來的基本面變化和消化了避險情緒,金融體系將尋求新的平衡點。這解釋了爲什麼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在上周五以漲收盤,結束了動蕩的一周。標普500的波動率指數變化清晰地反映了這一趨勢。
上周VIX指數創下近期新高,與2020年疫情引發的金融動蕩相當。這也解釋了市場爲何會出現如此大的波動,畢竟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常見。
隨着巨大波動暫時平息,加密貨幣市場的走勢又將回歸到"通脹"和"降息"這兩個核心話題上。只有降息才能帶來資金的大規模流入,爲以比特幣爲首的風險資產帶來增長動力。
比較過去10年全球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比特幣的走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之間的相關性。比特幣過去10年的巨大漲幅正是建立在全球M2大幅增長的基礎上,這種相關性甚至超過了其他金融指標。
這就是爲什麼每當公布與通脹或降息相關的數據時,比特幣總會出現波動,因爲這些數據最終影響的是新資金能否進入加密貨幣領域。
然而,目前加密貨幣市場的參與者似乎過於關注聯準會的降息路徑,而忽視了另一個重要指標——央行資產規模。這一指標反映了國內貨幣的流動性情況,與比特幣的漲跌同樣密切相關。
從歷史數據來看,央行資產規模與比特幣的週期性漲幅高度吻合,這種相關性貫穿了比特幣的每一次大漲,與4年一次的週期也基本對應。
央行的流動性在2020-2021年的加密貨幣牛市、2022年的熊市、2022年末到2023年初的復蘇、2023年第四季度的飆升以及2024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的回調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9月後,央行資產規模開始回落,並於年底觸底反彈,目前已達到過去一年的高點。從數據相關性來看,央行流動性的變化通常領先於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市場的大幅波動。
有趣的是,2017年比特幣牛市期間,聯準會並非"放水"的一方,反而全年加息3次,並實施量化緊縮。然而,以比特幣爲首的風險資產在2017年表現仍然非常樂觀,這與央行資產規模在那一年創下新高有關。
甚至從標普500的漲幅來看,也與央行的流動性存在一定相關性。歷史數據顯示,央行總資產規模與標普500的年度相關性系數約爲0.32(基於2015-2024年數據)。
當然,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因爲央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與聯準會議息會議的時間窗口有重疊,導致短期內相關性被放大。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要密切關注美國的貨幣政策,同樣需要留意國內的金融數據變化。近期已有消息稱:"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餘地,隨時可以出臺",我們需要密切跟蹤這一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1月,我國存款總額爲42.3萬億美元,而美國的存款總額約爲17.93萬億美元。從存款規模來看,我國存在更多的金融可能性。如果流動性改善,可能會帶來某些變化。
當然,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即使資金流動性改善,是否能夠流入加密貨幣市場,畢竟還存在一些限制。不過,香港已經給出了積極的信號,從政策松緊程度和便利性來看,已經與幾年前有了明顯不同。
市場如同風向,當機遇來臨時,即使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可能實現。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等待,更要在時機成熟時勇敢前行,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