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分水嶺!美參議院提案:豁免“輔助資產”證券法 傳統機構獲準入場加密交易

美國參議院共和黨人7月22日公布《2025負責任金融創新法案》討論草案,核心內容爲:創設“輔助資產”(Ancillary Assets)新類別(指代多數功能性代幣),豁免其證券法註冊要求,但強制半年一次信息披露;允許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交易加密貨幣、開展加密抵押貸款及運營節點。該法案旨在釐清SEC與CFTC監管邊界,回應衆議院《清晰法案》,目標9月通過。但政策專家預警立法時間緊迫,或推遲至2026年。

▍法案核心:定義“輔助資產” 構建差異化監管 草案針對加密資產提出革命性分類框架:

  • “輔助資產”定義: 指作爲投資合同組成部分出售、但不賦予股權/分紅/清算權的“無形、可商業化替代資產”(涵蓋大部分實用型代幣)。
  • 非證券屬性: 明確此類資產不受證券法約束,直接回應民主黨擔憂的“證券法漏洞論”。
  • 強制信息披露: 發行人需每半年披露:
    • 主體信息: 團隊背景、歷史發行記錄、商業計劃、財務狀況、內部人交易
    • 資產信息: 供應量、價格機制、分配方案、功能說明、原始碼(部分)
  • 豁免條款: 年融資額<$500萬或日均交易量<$500萬可免披露;去中心化項目可自證身分終止義務(但SEC有權質疑)。

▍監管權責:銀行委員會主攻SEC 農業委員會分治CFTC 法案明確參議院內部權責劃分:

  • 銀行委員會(本法案): 管轄涉及SEC監管範疇的加密資產(主要界定證券屬性)。
  • 農業委員會(待提案): 將出臺配套法案,明確CFTC對商品類加密資產的監管細則。
  • 目標協同: 與上周衆議院通過的《清晰法案》(確立CFTC爲主監管機構)形成參衆兩院博弈,但共和黨強調需本土創新留人,避免監管模糊驅離企業。

▍傳統機構入場:銀行獲準全面參與加密生態 法案爲傳統金融巨頭掃清關鍵障礙:

  • 持牌機構權限: 允許銀行等機構直接持有與交易加密貨幣
  • 創新業務許可: 開放加密資產抵押貸款運營區塊鏈節點等核心業務。
  • 意義: 打通萬億美元級傳統資本合規入場通道,徹底改變加密市場資金結構。

▍政治角力與立法時間表 法案處於激烈博弈與緊迫議程中:

  • 共和黨立場: 牽頭人Cynthia Lummis強調“結束監管混亂,奪回創新領導權”。
  • 民主黨擔憂: Elizabeth Warren警告此框架恐成“摧毀證券法百年基業的後門”。
  • 川普推力: 總統將加密立法列爲核心議程,已簽署穩定幣法案(《GENIUS法案》)。
  • 時間表分歧:
    • 共和黨設9月截止期(銀行委員會主席Tim Scott)。
    • 業內預警(Solana政策研究所Kristin Smith):因國防授權、農業法案等優先級擠壓,可能推遲至2026年

▍市場評價:平衡監管與創新的裏程碑嘗試 加密業界謹慎歡迎:

  • Paradigm副總裁Justin Slaughter: “披露要求實質回應了反對者訴求,類似前SEC主席Gensler曾構想的加密專屬披露體系。”
  • SEC委員Hester Peirce(歷史觀點): “技術不改變資產本質,證券型代幣仍是證券”(暗示部分資產仍難逃SEC管轄)。

結語: 參議院共和黨草案勾勒出美國加密監管的清晰藍圖——通過“輔助資產”分類豁免主流代幣證券法枷鎖,以分層披露制替代全面註冊,同時向傳統金融機構敞開大門。若9月順利通過,將顛覆現行監管邏輯,爲行業提供確定性框架。然而,民主黨對證券法“後門漏洞”的激烈反對、兩院法案(參院版vs衆院《清晰法案》)的管轄權爭奪,以及國會擁堵的立法議程,構成重大變數。無論最終版本如何,此草案標志着美國加密政策從“敵意模糊”轉向“主動建制”的關鍵轉折,全球監管競合格局或將重塑。投資者需密切關注9月立法衝刺及去中心化項目認證標準的落地細節。

TRUMP-0.68%
SOL-1.0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