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原文標題《幣安 Alpha 將上線的 Aspecta(ASP)是什麼?》
本文首次於 7 月 11 日發表。
幣安 Alpha 預計在 7 月 24 日上架 Aspecta(ASP)。符合資格的用戶可於交易開放後,前往 Alpha 活動頁面,使用幣安 Alpha 積分領取空投。更早於 7 月 10 日晚間,Yzi Labs 已宣布對 Aspecta 進行策略性投資。本文將簡要解析 Aspecta,致力於在傳統資本市場中為「非流動性資產」(illiquid assets)建立鏈上標準與信任機制。內容包含設計邏輯、產品架構、應用進展,以及產業潛力,讓讀者快速掌握重點。
Aspecta 團隊並非從零開始。該項目於 2022 年在耶魯大學 Tsai CITY(Tsai Center for Innovative Thinking at Yale)孵化,核心成員來自耶魯、清華、加州大學柏克萊和麥吉爾等國際頂尖大學及研究機構,擁有人工智慧與圖學習領域多項專利與論文成果。聯合創辦團隊包括前 Tinder 首席科學家 Steve Liu(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Jack He 擔任聯合創辦人,團隊也集結多位資深工程師與成長負責人,如 Jane Yang 等。
聯合創辦人 Jack He 在 TreeHacks 發表演說
在傳統市場,早期股權、鎖倉代幣、私募股權、真實世界資產(RWA)等多種類型的資產無法在公開市場流通,缺乏透明的定價機制,導致流動性受限、定價效率低落。Aspecta 提出,讓這些「封閉型資產」在區塊鏈上獲得新「生命」,不僅能定價,也具備交易能力,從而降低資訊不對稱,提升資產使用率。
釐清這一運作邏輯時,可以想像:某個專案在 A 輪階段鎖定部分代幣,到期卻因市場缺乏流動性與定價機制,無法順利退出。Aspecta 則透過一套標準化的「資產結構化 + 信用機制」,讓這類資產能被定價、交易與追蹤,有效釋放潛在價值。
Aspecta 的產品設計脈絡分明,核心由兩條互補路線組成:
BuildKey:資產標準化與生命週期定價
BuildKey 將非流動性資產以可交易的 ERC‑20 憑證形式發行。例如,Token Generation Event(TGE)前的股權、鎖倉代幣、私募配售權等,都可以透過 BuildKey 實現資產上鏈及流通。此機制支援自動做市商(AMM)、訂單簿(Order Book)、拍賣等多種定價方式,並允許資產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靈活切換,實現從創投到公開市場的鏈上接力。
此外,BuildKey 推出至今已支援超過 25 種數位資產參與定價,累積交易次數突破 5,000 萬,展現封閉型資本對鏈上流動機制的強烈需求。它不僅是單純的代幣鑄造,更是一套資產生命週期管理體系:用戶可於 TGE、鎖倉、二級市場等不同階段彈性進出,資產價格更加連續且透明。
Aspecta ID:AI 驅動的可信身份協議
如果說 BuildKey 是資產憑證工具,那麼 Aspecta ID 則提供發行方的信任基礎。系統整合 GitHub 提交、鏈上行為、專案貢獻等數據,運用 AI 演算法為開發者、專案及資產發行方建立信用画像,並給予信用分數。
這套機制確保資產結構化過程中不會出現「信任斷層」。專案處於早期或尚未公開階段時,Aspecta ID 的信任認證能降低投資人和交易者的疑慮。目前,已有超過 54,000 位 GitHub 開發者通過驗證,系統也正從信任協議逐步推進到社群治理層面。
在 Aspecta 架構下,BuildKey 與 Aspecta ID 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緊密結合,打造從資產生成、信任建立到交易流通的完整閉環生態。舉例來說,當開發者在 GitHub 提交程式碼並關聯特定專案時,其技術貢獻與鏈上活動會被 Aspecta ID 系統識別、評估並建立信用画像。基於這套身份認證,專案後續發行如 TGE 前股權等非流動性資產時,即擁有明確的信任基礎。這些資產再透過 BuildKey 進行資產上鏈,公開發行並實現價格發現,同時累積完整的交易記錄。
隨著社群參與加深,BuildKey 的自動做市商(AMM)、訂單簿(Order Book)與拍賣機制進一步提升資產價格透明度與市場深度。在整個流程中,使用者可依據發行方的信用評分與市場定價,靈活決定是否參與認購或退出,讓資產在生命週期內形成可驗證的交易歷史和價值回饋。這套機制促進早期資產定價透明,也讓信任機制與流動性形成良性循環:一方面 Aspecta ID 為資產提供信用基礎,另一方面鏈上交易數據又反饋至信用評分體系,提升後續資產發行效率與可信度。
截至 2025 年中,Aspecta 吸引了超過 65 萬名用戶參與平台,其中包含超過 54,000 位通過 GitHub 驗證的開發者,他們在生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身份系統的實用性與吸引力。同時,BuildKey 支援超過 25 種非流動性資產在鏈上發行與流通,展現機制的廣泛市場適應力。積極的社群參與也推動多鏈支援、複合式自動做市商(AMM)與訂單簿(Order Book)模型等創新方案落地,生態系正朝更開放、靈活的方向發展。
從實務角度來看,Aspecta 正在建立「AI+資產+社群」三角結構,目標串聯身份識別、資產結構化到鏈上治理與激勵全流程,初步形成基礎設施級的網路效應。
Aspecta 正以「可信身份+資產生命週期包裝+鏈上流動機制」的獨特方式,嘗試打通傳統資本與 Web3 間的斷層。從 GitHub 提交到代幣憑證,從封閉發行到二級市場流通,產品架構持續優化升級。雖仍處於早期階段,但超過 5,000 萬美元的 BuildKey 交易量及 65 萬名用戶基礎,已為其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