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如水:我如何從一門課,看懂了Crypto世界的底層邏輯



很多人覺得,只有做生意的人才需要懂商業。其實不然。商業像水,無聲無息地流動在生活的縫隙裏,滲透進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選擇和行動中。

人生就像一場RPG遊戲,是由無數次選擇拼湊出來的。一個人過得好,往往是因爲他在關鍵節點上做對了選擇。而真正看懂商業的人,往往也更擅長做選擇。

我意識到這一點,是幾年前在聽 張瀟雨老師的《商業經典案例課》時。

那門課講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公司:星巴克如何通過“第三空間”塑造定價權,Costco如何用“低SKU高信任”構建會員粘性,迪士尼如何通過內容延展打造IP帝國……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商業模式”的含義——一個生意爲何成立、如何賺錢、如何持續存在。

我開始明白,商業不是簡單的“賣”,而是一種關於設計和運營的系統性工程。它設計的是人們如何注意、如何行動、如何長期地投入資源與信任。

就像LABUBU一樣,不了解它的人總會認爲它只是一個普通的毛絨玩具,但背後實質上有Popmart的營銷,資本的操盤,甚至還有中國從生產型社會轉型爲消費型社會必須經歷的消費轉型。

所謂商業設計,就是項目方是否真正想清楚了這些問題:

誰是它真正的“用戶”?他們爲什麼會來、留下、付出?

敘事是否足夠精準、長效、可復用,能否穿越週期?

背後的博弈結構,是正和,還是零和?

很多人以爲Crypto是“去中心化的新秩序”,但我越來越覺得,它本質上是商業邏輯在自由市場中的極限演繹。

Crypto沒有保護機制,項目生死瞬息萬變,它逼迫所有人不斷回到最底層的兩個問題:

你到底提供了什麼價值?

你靠什麼把注意力、資源和信任變成可持續增長?

這不正是最純粹的商業本質嗎?

如果進一步拆解到個人,我們還可以問自己:

你做的事,從中長期來看是正EV(期望收益)的嗎?是越做越輕鬆,還是越做越消耗?

隨着財富增長,你是否變得更幸福、更自由?

現在你能全天盯盤,五年後你打算怎麼辦?

在這裏,商業不是一門技巧,而是一種穿越週期的認知能力。

我很感激張瀟雨老師,讓我提前建立起了“看懂世界”的坐標系。如今,無論我是在評估一個新協議、設計一個激勵模型,還是拆解一個TGE路線圖,背後始終是同一個底層能力在發揮作用:洞察人性,設計激勵,看懂結構。

這也是我最近放棄大量短線交易,把更多精力放在長期投資與營銷上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在Crypto裏苦苦摸索,我有一個建議:

別只追熱點,別幻想一夜暴富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爲暴富之後只會出現更多問題。

找一本商業類好書,或聽一檔商業播客。理解商業這門“水的科學”,你會發現,很多看不懂的行爲,其實早在傳統商業世界中就已上演。

這是一門緩慢、但長期回報極高的訓練。

就像LABUBU的背後不是玩偶,而是結構與敘事;Crypto的背後,也不只是技術,而是商業的深層設計。

只要不斷學習,我們終將看懂世界,也看清自己在“人類社會”這個系統中的位置。
IP6.14%
LABUBU-0.6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